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

先秦至宋朝铠甲文化:中原文化与异族融合的历史

日期:2023-07-12 06:13:44 来源:顶端新闻

#宋朝那些人事儿与典故#

铠甲一直在古代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,每一次铠甲的改进,都离不开科技上的发展。中原王朝也一直在吸收异族的长处,学习他们的铠甲制作技术。从春秋战国到宋朝军人铠甲的发展史,就是中原文化与异族融合交流的历史。


【资料图】

宋朝以前的铠甲

春秋战国的甲胄主要由动物皮革制作而成,材质包括犀牛、兕(长得很像犀牛的动物)牛、鲛(鲨鱼)。先秦时代犀牛、兕很多,它们的皮很厚可以防御青铜武器、弓箭,成为制作甲胄的上佳材料。先秦时代以"甲胄"称呼保护士兵的防护装备,所谓"胄"是保护士兵头部的帽子。皮革材料制成的甲胄一直到清朝还在使用,是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铠甲。其优点是制作成本低,重量轻、方便士兵运动。

战国皮甲复原

甲胄一般由胄、甲衣、甲赏组成,所谓甲衣指的是腰部以上的甲,甲赏指的是腰部以下的甲。一个甲片为一札,甲片的形状像竹简的竹片,因此叫"甲札",这种甲胄因此得名"札甲"甲越坚固甲札越长,一排的甲札数量越少。一般犀甲一排从上到下有七个甲札,兕甲有六个,合甲(多层甲胄)有五个。

陕西咸阳杨家湾长陵陪葬墓西汉兵马俑

随着科技的发展,战国中、晚期铁制工具开始大量使用。铁器的杀伤力更大,魔高一尺道高一丈,甲胄也开始使用铁器制作。根据《吕氏春秋》记载赵国人攻打中山国,中山国人穿着铁制甲胄、武器与赵国人作战。

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札甲复原

秦、汉时代铁甲使用逐渐增多,金字旁的"铠""鍪"开始在文献中出现,"鍪"就是铁制的士兵帽子,也就是后世的"头盔"。汉朝以后铁制甲胄逐步取代皮甲,成为军队主流甲胄,但皮甲也并未消亡。汉朝士兵使用的是铁制札甲,而高级将领则使用了一种防护性能更好的甲胄,叫"鱼鳞甲"。顾名思义这种甲胄的甲片很像鱼鳞,比札甲使用甲片更多,制作成本更高,所以只有将军才能配备鱼鳞甲。

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陪葬坑兵马俑陶跽坐甲胄俑

东汉时期冶炼技术取得了进一步发展,出现了百炼钢,百炼钢开始应用到了武器装备中。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,武器装备也更加精良,出现了钢材料制作成的铠甲。东汉末年陈琳《武军赋》中说:铠则东胡阙巩,,百炼精刚。这首赋写于东汉末年袁绍攻打公孙瓒时,可见在东汉已经出现了钢制的铠甲。诸葛亮 在《作刚铠教》中写道:"勅作部皆作五折刚铠,十折矛以给之。蜀汉制造的这种钢铠可以让长矛折断好几次,可见它的优良防护效果。

汉代鳞甲

鱼鳞甲复原

三国时魏国曹植《上铠表》中写道:先帝赐臣铠,黑光、明光各一领,两当铠一领,赤炼铠一领,马铠一领,今世已平,兵革无事,乞悉以付铠曹自理。三国时期魏国铠甲比汉朝种类更多,出现了明光、黑光、两当铠、赤炼铠,但此时这几种铠甲还很稀有, 其中明光铠、两当铠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。

还有一种铠甲叫筩袖铠。《宋书·王玄谟传》记载刘宋明帝曾赐给王玄谟諸葛亮筩袖鎧。《南史·殷孝祖传》记载殷孝祖帮助刘宋明帝登上皇位,刘宋明帝赐给他诸葛亮筩袖铠、铁帽,用二十五石(约为现代660千克)的弓弩射击筩袖铠,无法穿透。相传这种铠甲由诸葛亮发明,筩袖铠是魏晋时期的主流铠甲。

西晋身着筩袖铠武士

筩是竹筒的意思,筩袖铠的袖子很像竹子圆筒形状,因此得名。魏晋时期戟在战场是主流武器之一,比如典韦、太史慈、张辽使用的武器都是戟。筩袖铠像现代的短袖T恤一样,加强了腋下的保护,可以防御戟进攻。

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大碰撞,筩袖铠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,两种新型铠甲明光铠、裲裆铠成为南北朝时期的主流铠甲。裲裆铠得名于当时的一种裲裆服饰,裲裆是当时的一种内衣。东汉末刘熙《释名 释衣服》篇写道:"裲裆,其一当胸,其一当背也。" 这种铠甲很像现代的背心,胸前后背各有甲片,中间由系带连接。裲裆铠比筩袖铠重量更轻,更方便士兵活动。

北朝身着两当铠陶俑元熙墓出土

《乐府诗集 企喻歌》写道"前行看后行,齐著铁裲裆。"这是一首北朝民歌,北朝士兵穿戴的就是铁制两裲铠甲。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卫队中,皇帝侍卫和将军穿的就是裲裆甲。裲裆甲一种沿用到隋唐时期。

北魏杨机墓武士明光铠陶俑

南北朝隋唐时期盛行一种兵器叫槊,在战场上拥有极其的杀伤力。《北史 高昂传》记载"昂马槊绝世,左右无不一当百,时人比之项籍"东魏武将高昂,擅长使用槊。槊对士兵的前胸后背威胁极大,因此明光铠加强了对士兵前胸后背的防护。明光铠的形制与裲裆铠相似,不同之处在于其在铠甲前胸、后背,各自加上了一对圆形的甲片,很像镜子,在阳光的折射下十分光亮耀眼,因此得名。

北齐武士明光铠

《周书·蔡佑传》记载:"与齐神武遇战于邙山。祐时著明光铁铠,所向无前。敌人咸曰"此是铁猛兽也",皆遽避之。" 西魏将军蔡佑在与北齐的战争中,身穿明光铠甲所向无敌,敌人称呼他为铁猛兽。

隋朝李静训墓明光铠甲

唐长乐公主墓武士壁画

西安市独唐朝孤思贞墓武士铠甲

唐彩绘涂金着明光铠武士俑

隋朝、唐朝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的明光铠、裲裆铠。《唐六典》记载唐朝一共有十三种铠甲:明光甲、光要甲、细鳞甲、山文甲、乌鎚甲、白布甲、阜绢甲、布背甲、步兵甲、皮甲、木甲、锁子甲、马甲。其中明光甲、光要甲、细鳞甲、山文甲、乌鎚甲、锁子甲都是铁质铠甲。明光铠是唐朝士兵的主流铠甲。

唐三彩武士

唐朝还有一种黄金铠甲,唐高宗武德四年,李世民俘虏窦建德、王世充,他身穿金甲在太庙献俘。这种黄金甲是用金漆涂在铠甲上。山文甲是用五采给铠甲上颜色。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攻打高丽,他亲率一万多黄金甲士兵在辽东城下,金光耀日。唐代的铠甲装饰比之前朝代更为华丽。

唐黄白釉甲胄武士俑

宋朝的铠甲

宋太祖时期军队铠甲有金脊铁甲、素甲、浑铜甲、墨漆皮甲、铁身皮副甲,金脊铁甲就是唐朝的金甲,同时也有皮甲存在。北宋中期的《武经总要》记载宋朝铠甲的材质分为铁、皮革、纸三种。铠甲的构造包括甲身、披膊、吊腿、兜鍪。甲身可以保护士兵身体,披膊则用于保护士兵胳膊,吊腿可以保护士兵的腿部 ,兜鍪就是头盔保护士兵头部。

宋朝还有一种很稀有的铠甲锁子甲,宋真宗曾赐给马知节锁子甲。锁子甲来源于西方,防御性能及佳,但是造价太高,并未在军队中普及使用。

北宋军队还有一种防御性能不错的冷锻甲,是宋人仿照羌人的铠甲制作而成。青海的羌人擅长制作铠甲,他们的铠甲铁色青黑,可以像镜子一样照出人的头发。这种铠甲又薄又坚韧,韩琦曾经实验过,让士兵距离五十步远射击冷锻甲,根本无法穿透。这种铠甲的甲片不经过火焰高温燃烧,而是直接锻造成甲片。南宋时还曾经试图重新锻造冷锻甲。

宋朝还出现了纸甲,这是因为宋朝的造纸术很发达,纸张比皮革、铁造价更便宜,纸甲比皮革甲、铁甲重量也更轻。陕西都转运司上奏宋仁宗,请求让淮南、江、浙州军造纸甲三万副,给陕西弓手使用。这说明北宋时期纸甲已经大量装备士兵。

这种纸甲是用废弃的账簿制作而成,遇到下雨天弓箭很难射穿纸甲。南方天气潮湿闷热,铁铠甲太沉重,士兵无法长时间穿铁甲,铁甲也容易生锈。纸甲的优点就显露出来了。因此南宋士兵和海盗们都喜欢使用纸甲,真德秀还曾经申请用纸甲替换掉铁甲。

庐州宋墓武将

随着科技的发展,火药武器开始应用到了战场上,盔甲在火药武器面前显得有些脆弱。同时铁质铠甲太过沉重,纸甲开始在战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。南北朝、隋、唐时期流行的明光甲,在宋朝不再是战场主流铠甲。宋朝的甲胄吸收了很多异族的优点,比如冷锻甲。宋代士兵的头盔有一种毡帽,也来自于少数民族。铠甲与武器就像盾牌和矛一样,随着科技的发展此消彼长,不断改进。

标签: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

市场